首页 资讯中心文章正文

国企信托-信和12号·大足国资标债项目(重庆信托与重庆国际信托)

资讯中心 2023年03月01日 04:05 502 pr2
政信城投标债固收理财

今天,小编给各位说说关于《国企信托-信和12号·大足国资标债项目》的内容,由于金融投资风险偏高,希望各位在投资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的实力。

本文目录一览:

伟光汇通好进去吗

找工作,最好远离伟光汇通

四面楚歌,特色小镇专家没有了特色。

栏目 | 文旅商业评论

领域 | 文旅地产

01

山东之殇

2022年,是文旅地产开发商流年不利的一年,以建设运营“假古镇”出名的文旅地产商伟光汇通众多项目也陷入困境。

进入7月,家在济南市长清区的当地人张国伟没能等来家门口济南宋风古城一期的如期营业,而这已经是这座“赝品古城”的第二次延期跳票。

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8月1日宋风古城项目在济南开工奠基,由伟光汇通集团开发,投资额达40亿元,项目以宋代济南文化特色古城为核心,建成两年后将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实现年接待游客量500万人次以上。

济南宋风古城规化图

彼时,济南市长清区政府主要领导在媒体采访中表示,作为长清区重点引进的项目,宋风古城预计2019年8月1日开工,力争2020年8月1日一期项目对外开业。

这是济南宋风古城第一次跳票。

此后,按照宋风古城项目规划来看,在2022年5月,古城一期部分区域将会实现营业,在2024年一期项目完全开放。

今年7月,济南宋风古城未能如期开业,第二次跳票。看着方兴未艾的工地,张国伟表示出担忧,“很多人的希望落空了,真怀疑会不会就这样烂尾下去?”

与济南宋风古城情况类似,北京伟光汇通文旅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参股10%的济州古城项目距离当初选址已经过去6年,至今没有任何动静。

据多家媒体报道,2018年7月1日济州古城开工奠基仪式,该项目宣布被列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文旅融合项目,由中国文旅古城运营商伟光汇通旅业投资兴建,建设期限则为2018-2022年。

但殊归同途的是,截至今年5月,有细心网友发现该项目总用地面积已经较规划之初的124公顷缩水为约50公顷,将近三分之二面积蒸发。

这些年,不少伟光汇通的古城在山东平地而起,均难言顺利,其位于临沂的沂州古城、郯国古城也遭遇了不同的纠纷与麻烦。

今年3月2日,国内知名旅游演艺公司——宋城演艺发布公告,指出临沂伟光汇通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多次通过自媒体、媒体发布不实信息,称其沂州古城项目联手宋城集团、建设千古情系列剧场等。

公告显示,宋城演艺从未与沂州古城方面达成任何合作,也从未授权沂州古城项目及其相关单位使用“千古情”商标及品牌。公司拟通过法律途径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同在临沂的郯国古城则是因为景区和商户之间抽成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

有媒体披露,去年,郯国古城景区原本和商户签订了一份联营合同,合同规定对入驻商铺采取抽成方式联营,后来景区突然提高了门槛,不仅提高了抽成比例,还额外增加物业费,导致纠纷加剧。

事实上,沂州古城也发生过类似事情。一位当地市民称,春节期间人流量大,没想到开发商临时涨价,一开始规定好的扣12个点,后来变成了18+5个点。

成立于1996年的伟光汇通在云南、湖北、河南、广西等省份开发运营了将近20个文旅小镇,加上在建和已签约超过50个项目,山东的数个项目却成为了伟光汇通董事长陆学伟的难言之殇。

02

“假古镇”与“真地产”

今年春天,从事医护工作的山东人小亥回老家时特别跑了一趟沂州古城,他对这座号称总投资逾100亿元的古城充满了好奇。

在小亥想象中,临沂的沂州古城应该会有穿梭至当年繁盛时期的景象。

但让他遗憾的是,不仅部分景点还处于在建状态,很多店铺也还在招商,零星的几个开业店铺门可罗雀,路上游人更是寥寥无几,街边很多小吃摊位也都空着,一副萧杀模样。

“没有看到任何对古沂州府历史的讲述,”最令小亥不能接受的还是“打着古城的幌子卖别墅,景区内卖房的广告屡见不鲜。”

在伟光汇通全国各地兴建的“假古镇”、“假古城”中,类似的吐槽并不鲜见。

网友对伟光汇通耗巨资修建的“假古镇”并不买账

一位实地参观过许昌曹魏古城的媒体人直言外观样式确实是仿古城,但核心曹魏文化太单薄,“并不是建一座赋诗楼、杜康楼就很曹魏了,许昌是三国文化古都,值得深挖的东西很多,人气不能靠小吃街带动起来,浮于表面,只能成为四不像。”

许昌曹魏古城

伟光汇通集团董事长陆学伟曾解释,今天的伟光汇通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仅仅投资建设和运营彝人古镇的伟光汇通了,“以前我们可能是十年做一个项目,现在可能是一年做十个项目。“

过度的同质化,直接影响了这些古城项目的客流量,尤其是年后,当年假过去,年轻人纷纷回到工作的城市,古城往往一片冷清。

以郯国古城为例,郯国古城刚刚开放时,60元一个人的票价就劝退了很多人,不得已景区推出免门票活动,才吸引了当地人。临近过年,再次收费,降至20元,可年一过,看着骤减的客流量,该不该收费又成了一个问题。

这些年,上述问题一直在持续困扰伟光汇通旗下文旅项目。仅靠当地人,支撑不起古城的客流量,而过度的同质化又无法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

在伟光汇通的官方表述中,预计游客量一直颇为光鲜,往往500万游客/年起跳,但其项目产品缺乏IP,一旦收取门票,预计入园人数即断崖下降,游客的消费意愿与能力更是成疑。

事实上,伟光汇通全国各地修建的“假古镇”耗资巨大,不仅容易烂尾,且盈利变现能力不佳,但倘若撕开文旅这层“皮”,会发现伟光汇通终归是以文旅的名义“卖房子”。

还是以临沂为例,公开信息显示,伟光汇通与山东东方佳园房地产投资建设的沂州古城、郯国古城、鄪国古城均有配套房产项目出售,且均售价不菲,沂州古城房价更是以35000元领跑临沂房地产市场。

文旅项目乏人问津,地产却频频售出高价,这也难怪很多人质疑伟光汇通开发的古城到底是文旅项目还是地产项目了。

03

“退出潮”下的金蝉脱壳

近些年,烂尾、停贷、爆雷的民营开发商不在少数,伟光汇通也明显开始力不从心。

透过审计报告披露的惨淡经营数据可以清晰看到,伟光汇通2019年营收约6.08亿元,净利润亏损2.79亿元,资产总计52.37亿元,负债55.17亿元。

截止2020年10月31日,其营业收入直接降至1.33亿,净利润亏损扩大到3亿,资产总计63.73亿,负债总计68.9亿,所有者权益已进一步降至-5.15亿。

当伟光汇通的“假古镇+地产”模式进入瓶颈期,又接连遭遇国资撤资事件。

去年2月25日,全国产权行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一则公告,让行业再次聚焦伟光汇通。

公告显示,伟光汇通二股东——国开创新资本挂牌转让伟光汇通22%股权,底价为3.24亿元。

此前,在央企、国企“退房”回归主业背景下,2020年,伟光汇通在云南芒市傣族古镇项目的央企合作方——新兴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曾以底价1506.84万元转让所持芒市新兴伟光汇通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46%股权,并于去年4月27日完成退出。

对于在芒市傣族古镇项目开工后仅一年多时间,新兴发展即欲退出的情况,伟光汇通方面曾回复媒体称:“只能透露新兴发展退出只是因为国资委要求所有投资项目回归主业。”

央企退出伟光汇通原因众说纷坛,但对于伟光汇通董事长陆学伟来说,未来将不会再有国字头央企为他签约项目、拿地、银行融资去站台,伟光汇通只能在一片泥淖中孤军奋战。

房地产行业进入“黑铁时代”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伟光汇通也颇有行至水穷处的尴尬,陆学伟左支右绌,在一家家行将爆雷的关联公司船沉前“跳船”。

企查查显示,陆学伟“弃子”楚雄伟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9月,仅在去年就有8次历史被执行人记录,被执行总金额近490万元,法人杨金凯被限制高消费。

楚雄伟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原实控人陆学伟可能受此影响,选择在2021年12月6日退出该公司。

这并不是陆学伟第一次“临阵脱逃”。

作为伟光汇通发迹的文旅项目——彝人古镇项目操盘方云南汇通古镇文化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从2017年初开始,受资金链问题影响,接连陷入多家公司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历史被执行总金额为8638.5万元。

陆学伟选择在2018年退出云南汇通集团股东,成功金蝉脱壳,躲过一劫。

只不过,2022年,陆学伟的“老家”也开始着火。

今年3月4日,伟光汇通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被执行人,案号为(2022)京0108执2907号,执行标的为550.5万元。

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这一次陆学伟还会“幸运”逃离吗?

本文受访者皆为化名

今日话题:你认为伟光汇通距离爆雷还有多远?欢迎在下方留言框与旅界君互动。

100万起投的信托产品有哪些?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管理办法》规定,单个信托计划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50人,但单笔委托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自然人投资者及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

第六条 前条所称合格投资者,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能够识别、判断和承担信托计划相应风险的人:

(一)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二)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三)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如果信托规模为1000万元,那么以50人为限制,则每份平均20万,前几天我还见了一个北京信托的20万起点的信托

招商策略:股权转让激增的原因、影响和投资机会深度分析

2018年以来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事件大幅增加,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国有企业改革“两类公司”后国有股权无偿划转事件的增加,另一方面民企融资增速持续下行,股权质押枷锁下民企通过股权转让来寻求出路。股权转让事件大量发生也改变了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 减少了二级市场的抛售压力,而无偿划转的出现背后代表着国企改革“两类公司”政策的深入推进,此外在并购重组政策的放松的大背景下,部分资方会寻求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地位,从而为并购重组行情蓄力。

核心观点

2018年股权转让的四大特征:(1)整体股权转让的规模和次数明显增加。 2018年以来共发生518起股权转让事件,合计交易金额为5321亿元,大幅高于2016年的3500亿和2017年的4100亿的规模。 (2)民企股权转让的金额和事件大幅增加。 2018年至今,民营企业共272家存在股权转让,大幅高于2017年。其中,国有法人作为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受让方的股权转让金额和上市公司数量大幅增加,2018年转让金额为317亿,转让家数为35家;远高于2011-2017年平均值。 (3)涉及控制权变更的股权转让事件数量增加。 2018年发生控制权变更的事件为87次,为2011年以来的最高值。 (4)股权折价转让的比例有所提升。近三年看,存在折价情况的股权转让事件大幅提升。 由2017年的80件折价转让事件上升至2018年的157件;折价比例也从56%上升至63%。

出现以上特征的原因及背景: (1)在信用收缩的背景下,上市企业大股东大量通过股权质押寻求融资,随着小市值上市公司股价持续下跌,质押风险的不断暴露, 大股东通过股权转让谋求化解质押风险。 (2)国企改革政策背景。“两类公司”带来大量无偿划转。随着改革深化, 国企改革“两类公司”的实施使得大量无偿划转的出现。(3)产业集中度提升。

股权转让事件大量发生对市场的影响: (1)改变了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 简而言之就是那些本来需要在二级市场抛售的股票被接盘方吸收,减少了二级市场的抛售压力,如化解强行平仓带来的卖盘压力以及减少因直接减持对股价的冲击。 (2)国企改革“两类公司”的实施使得大量无偿划转的出现,背后代表着国企改革“两类公司”政策的深入推进。(3)为新一轮的并购重组行情蓄力。 股权转让事件的大量发生有助于推动2019年中小市值行情。主要在于并购重组政策的放松的大背景下,2019年很可能是并购重组的大年,部分资方可能会寻求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地位。

股权转让事件大量发生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1)通过股权转让化解质押危机的公司可能迎来补涨。(2)更换实际控制人后可能面临主营业务的变化。(3)“两类公司”的实施带来的投资机会。 受益“两类公司”改革,目前2家运营公司(诚通集团、中国国新)已经无偿划转了超过20家上市公司的股权,以帮助优化国有资本运营,或将大大地提高上市公司经营效率。

风险提示:股权转让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目录

01

2018年以来股权转让的四大特征

1、 整体股权转让的规模和次数明显增加

2018年以来,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事件频频发生。据我们统计,自2011年以来,股权转让的交易金额和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以来共发生518起股权转让事件,合计交易金额为5321亿元,大幅高于2016年的3500亿和2017年的4100亿的规模。存在股权转让的上市公司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共有445家上市公司发生股权转让,占A股12.5%;大幅高于2017年的283家。

2、 民企股权转让的金额和事件大幅增加

2011年以来,民营上市公司转让金额和次数大幅提升。2018年至今,民营企业共272家存在股权转让,大幅高于2017年的160家;2018年转让金额为1927亿元,较2017年1616亿元上涨19%。

其中,国有法人作为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受让方的股权转让金额和上市公司数量大幅增加,2018年转让金额为317亿,上市公司转让数量为35家;远高于2011-2017年61亿的年平均转让金额,8家的年平均转让上市公司数量。

3、 涉及控制权变更的股权转让事件数量增加

我们对所有股权转让事件进行统计整理,通过《权益变动报告》判断是否存在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的情况。(对于控股股东变更,但是实控人不变的情况,尤其是国有企业间的无偿划转,我们将其视为不存在控制权变更)

2018年发生控制权变更的事件为87次,为2011年以来的最高值,从占比上来看,发生控制权变更的占A股上市公司的比例为2.44%,是2015年以来的最高比例,因此2018年股权转让事件中涉及控制权变更的数量也属于近几年以来最多的一年。

4、 股权折价转让的比例有所提升

我们分析了股权转让的折价情况,对比2017年和2018年的股权转让数据。

对比规则:剔除未注明转让价格的数据,对比转让价格与首次公告日价格,判断是否存在折价出售情况。折价率=1 - 转让价格/首次公告日价格。

近三年看,存在折价情况的股权转让事件大幅提升。由2017年的80件折价转让事件上升至2018年的157件;同时2017年折价比例为56%,2018年折价比例上升至63%。对比2017和2018年的具体折价情况,2018年折价0-20%的事件个数远高于2017年。

02

股权转让“四大特征”出现的原因及背景

1、 市场走势和融资环境——股东通过出让股权寻求出路

2016年至2017年,市场风格偏向于大盘股。大盘指数(申万)从2016年初的2300点上涨至2018年初的3600点,涨幅超过56%;与之相反,小盘指数(申万)大幅调整,最高从5800点下跌至2018年10月的2900点。

小市值上市公司股价持续下跌,大股东股权质押不断触及平仓线。随着质押风险的不断暴露,大股东通过股权转让谋求化解质押风险。

另一方面,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信用收缩。2017年12月到2018年1月期间,《资管新规》出台后,对银行资产端的监管逐渐从“查”正式转向“治”,开始实质性压缩刚性兑付的银行理财业务,部分社融项目开始转正为负。上市企业大股东只能通过股权质押寻求融资。

伴随“金融去杠杆”的常态化,政府开始施行结构性去杠杆。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只要还存在由于监管套利所形成的资金空转,金融去杠杆就仍需继续。因此在短期内,民营企业仍然较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另一方面,A股市场遭遇“黑天鹅”,股价受挫,导致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方式融资触及平仓风险。在质押风险叠加市场情绪低迷,A股持续下跌背景下,大股东只能通过股权转让寻求出路。

2、 国企改革政策背景——“两类公司”带来大量无偿划转

随着改革深化,国企改革“两类公司”的实施使得大量无偿划转的出现。国务院自2014年提出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建设以来,不断扩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范围。2017年下半年,地方国资委纷纷改建和组建国资投资、运营公司。2018年7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国有资产的改革方向,推进 “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建设,明确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从“管资产”向“管资本”方向转变。

自2014年两类公司试点启动以来,已经在10家中央企业开展试点,同时在122家地方国有企业开展试点。目前的10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主要包括了2家运营公司(诚通集团、中国国新)和8家投资公司(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神华集团、宝武集团、中国五矿、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和保利集团)。

从公司的运作模式来看,两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均在打造自己的基金系,通过发起设立基金进行股权投资,并撬动社会资金参与到国有资本的投资和运营中,实现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及优化产业布局。目前两公司已经成立的基金总规模近9000亿元。这些基金为国企改革提供了融资的新渠道,同时通过参与中央企业的IPO、市场化债转股、股权运作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提高了资本的运营效率。

尤其在A股下跌导致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暴露的情况下,各地国资运营公司对上市公司施以援手,以纾解上市公司流动性压力。

3、 企业经营环境——产业集中度提升

我们对比了统计局公布的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和利用利润总额累计值计算的同比,在2017年8月以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累计同比”和“累计值同比”出现了严重的偏离,而且这一差值越来越大。2018年10月,利润总额累计同比为13.69%,而利润总额累计值同比为-11.59%。

事实上,统计局公布的利润总额累计同比是规模以上(年收入200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而随着企业盈利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情况的波动,部分营收规模降至规模以下的企业则被剔除了统计范围,而“累计同比”是按照可比口径计算,意味着可比口径下增速尚可,但大量退出统计范围的企业经营出现了恶化,背后代表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

03

股权转让事件大量发生对市场的影响

1、 改变了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

股权转让为市场供求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式,从转让方角度,大股东减持或股权转让作为市场的供给端;从受让方角度,国资接盘或者引入战略投资者,作为市场新的需求端,而股权转让事件的大量发生使得微观股票供需出现了一些变化, 简而言之就是那些本来需要在二级市场抛售的股票被接盘方吸收,减少了二级市场的抛售压力。

(1) 化解强行平仓带来的卖盘压力

伴随“去杠杆”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融资难导致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来获得融资,但受市场波动,出现了大量股权质押风险,而大股东一旦资金链紧张就会导致股权质押风险实质性暴露,带动股价下跌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大股东的资金压力,而在外部资金无法驰援的压力下,寻求股权转让来化解股权质押危机成为了为数不多的方法之一,并且通过这样的方法化解危机具有几大好处: 第一,市场因股权质押风险带来的抛售压力减少;第二,新的接盘方可以给市场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2018年股权转让一共518起,其中大股东质押比例为100%的共30起,质押比例超过50%的共232起。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公司质押比例的提高,大股东的质押比例也通道上移。上市公司通过股权转让化解了部分质押风险,例如:

上市公司质押比例最高的为印纪传媒80.71%,其大股东质押比例为98.46%;2018年1月,印纪传媒控股股东将其部分股权转让给安信信托,以化解其面临解压的质押风险。

另一方面,地方国资接盘,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去杠杆”的大环境下,取得政府信用背书,方便企业融资。前文我们统计过,2018年民营企业转让给国有法人的股权转让事件共40起,大股东质押比例超过50%的35起。例如:

永清环保质押率为63.33%,大股东质押率为99.36%,其大股东通过向地方国资平台湖南金阳投资集团转让质押股权,一方面化解了部分股权质押风险同时并未改变公司大股东控股情况,另一方面为公司引入新的国有资本战略股东,从而优化和完善股东结构,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提高公司资信等级。

(2) 减少因直接减持对股价的冲击

除了因为股权质押风险暴露带来的被迫转让,对于那些具有资金需求而需要减持的重要股东来说,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相比于二级市场直接减持,股权转让可能是更优的选择。 从数据上来看,2016年总减持规模为2597亿元,而2018年减持规模仅为1735亿元,如果股东在股价下跌的情况下进行减持,或将造成股价进一步下跌, 因此股东不如将股权折价转让给实力较强的受让人,资本市场反而会给出想象空间,对于转让方或者受让方可能是双赢的局面。

2、 “无偿划转”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2018年7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国有资产的改革方向,推进 “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建设,明确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从“管资产”向“管资本”方向转变。目的就是要打破政府--企业的两层架构,变成政府--资本运营平台--实体企业的三层架构组织形式,实现政企分离。

受益于考核机制的转变,今年以来国资运作活跃,国资受让上市公司股权事件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从2017年初至今,以国有法人为受让人的股权转让事件,股权转让市值和事件数量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在2018年7月份之后,国有法人受让的事件大幅提高,仅11月就有23起。国资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事件也大幅提升。国企改革“两类公司”的实施使得大量无偿划转的出现,背后代表着国企改革“两类公司”政策的深入推进。

同时,自今年9月以来,多地政府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方案,各部委积极发声支持国企改革方案。

3、 为新一轮的并购重组行情蓄力

股权转让事件的大量发生有助于推动2019年中小市值行情。主要在于并购重组政策的放松的大背景下,2019年很可能是并购重组的大年,部分资方可能会寻求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地位。

今年以来,市场持续下调背景下部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暴露,为缓解流动性压力,政策回暖。其中关于并购重组松绑的政策短期内密集出台,并且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在讲话中也多次明确表示要积极支持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充分彰显出监管层对并购重组市场的鼓励与支持。

近期并购政策的调整主要包括:支持上市公司在发新股份购买资产中通过价格调整机制保护公司利益;并购非金融类资产少数股权的,取消财务指标限制;为符合一定条件的并购重组开通快速通道(小额快审、新增符合条件的特定行业);放松对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的资金用途限制;缩短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时间期限;扩大并购重组参与主体范围(包括允许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对方涉及200人公司的明确经中介机构合规性核查后可以依法参与并购重组活动)。

在2018年中,涉及控制权变更的股权转让事件共87起,市值主要分布于10-50亿区间:国有受让事件分布较为分散,而非国有受让事件主要集中于10-50亿区间。主要是因为伴随并购重组政策的放松, 中小市值企业作为“壳”的价值被重新考虑,部分资方可能会通过股权转让寻求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地位。

04

股权转让事件大量发生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

1、通过股权转让化解质押危机的公司可能迎来补涨

我们筛选了大股东通过股权转让,大幅降低了质押比例的上市公司:

2、 更换实际控制人后可能面临主营业务的变化

我们整理了实控人变化后可能面临主营优化或者改变的上市公司:

3、 “两类公司”的实施带来的投资机会

受益“两类公司”改革,目前2家运营公司(诚通集团、中国国新)已经无偿划转了超过20家上市公司的股权,以帮助优化国有资本运营,或将大大地提高上市公司经营效率。

(文章来源:招商策略研究)

上海国资会重组览海汽车吗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进程再度提速,继国企资产证券化工作快速推进后,部分企业已经酝酿出台股权激励方案。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上海市国资委主任杨国雄处获悉,上海市国资委鼓励并支持企业将考核与激励同公司的业绩更紧密地挂钩,建立健全更为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据悉,按照上海国资改革的计划,上海所有整体上市的公司均将推出激励方案。而据上海汽车董事长胡茂元透露,上海汽车将于年内推出激励方案。

据杨国雄介绍,未来几年,上海大部分国资产业集团有望实现整体上市或者核心资产上市,“我们要让这些企业成为真正的上市公司、公众公司,严格按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接受社会的监督,实现市场化发展”。

杨国雄所说的上海国资产业集团改革,将实现两大突破,即体制突破、内在动力机制突破。杨国雄称,上海市国资委将鼓励并支持企业将考核与激励同公司的业绩更紧密地挂钩,建立健全更为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据悉,出台激励机制旨在“让上海的国有企业在今后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竞争之时,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上海市国资委副主任吕勇明此前表示,“十二五”期间,上海将使国资产业集团90%以上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来自主业,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6%以上。

目前,上海的国资国企改革明显提速,以上海建工、上海汽车为代表的多家企业先后推出了重组方案。4月6日,上海汽车在停牌1个半月后正式发布重组预案公告,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购买其持有的从事独立零部件业务、服务贸易业务、新能源汽车业务相关公司股权及其他资产,实现整体上市。上海市国资委持有上汽集团100%股权,完成重组后上汽集团持有上海汽车77.21%的股权。

据了解,上海汽车从重组筹划伊始就成立了激励机制工作组,研究和论证激励方案。上海汽车董事长胡茂元表示,“激励方案正在制定,将在年内推出。从今年开始,激励将与当年的业绩增长直接挂钩”。但上海汽车未透露股权激励的具体方案。

据了解,继上海汽车之后,更多上海国企将出台股权激励方案。杨国雄称,“上海市国资委希望通过激励机制上的改变,让国有企业更具竞争力,今后所有整体上市的公司,都要推出激励方案。”(上海证券报 吴琼 王颖)

兴业证券:精选上海国资整合白马

兴业证券日前发布报告指出,在上海国资整合的“下半场”,应该采取“精选白马”的新策略,建议关注“业绩安全”、“想象空间”两手抓,两手都硬的上市公司,如上海机场,浦东建设和百联等。

2011年年关阶段,上海汽车、华域汽车、交运股份、隧道股份、上海建工、上海家化等6家上市公司停牌进行资产重组。特别是,近期上海汽车和华域汽车双双停盘,激活了市场对上海国资重组主题的热情。

此前,市场对上海国资整合的关注,投资逻辑落脚在壳资源、资产重组等。但兴业证券指出,立足于上海国资壳资源的投资机会将递减。随着上海国资证券化率比重迅速上升,2009-2010年上海经营性国资证券化率从约18%提升到30.5%。对于上海国资而言,场外的优质资产在减少,同时,作为壳资源的投资标的也在减少。

随着上海国资委圈定的六大集团中已有五家实现一定的资产重组,兴业证券认为上海国资的下一步改革动向将不再以资产证券化为首要工作目标,而是以推动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为最主要抓手。另外,只有盘活国资,做大做强业绩,才能更多地分红,填补社保缺口。国资证券化更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

有别于市场的认识,兴业证券认为,上海国资整合重心的转变,将引发投资策略改变,从押宝黑马走向精选白马。

其报告指出,过去投资者愿意去寻找绩差股或壳资源的资产注入机会,这是因为上海国资重组的决心和投资标的确定性较高。从这一维度来讲,这仍然是在2011年不确定的市场上的难得机会。但根据兴业证券测算,2011年经营性国有资产目标证券化率提高4.5%,带来的拟注入上市的国有资产约160亿元,该市场规模并不足以支撑足够的投资收益机会。

兴业证券认为,白马股有业绩、有故事,攻守兼备,适合2011年A股市场。随着证券化率的提升,上海国资整合的大基调正面临转变,从“盘活资产、圈钱”走向“做强国企、分红”,从而弥补社保的窟窿、促进上海经济转型。这一政策的落脚点正是做大做强白马股的业绩。另外在今年A股复杂博弈环境下,立足白马股可以进行积极防御。

基于上述思路,兴业证券建议关注“业绩安全”、“想象空间”两手抓,两手都硬的上市公司,如上海机场,浦东建设和百联等。

但兴业证券也指出,虽然依据“注资规模找黑马”的赚钱成功率边际递减,但仍有部分投资标的较为明确,比如上工申贝,自仪股份,兰生股份,上海九百,三爱富和SST中纺等。(上海证券报潘圣韬)

央企重组大戏鸣锣 寻找重组资源关注三类公司

被称为“中投二号”的国新公司,终于完成了自成立后的首度收编动作。国资委5月24日证实,中国华星集团被划入国新公司管理。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此举标志着国新公司资产经营工作正式起步。

收编央企的“破冰之举”,引发了基金、私募、券商等机构的一致唱好。分析认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重组大戏再度鸣锣,可能成为资本市场5月甚至是全年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

国新公司成立后首度收编

被称为“中投二号”的国新公司,终于迎来成立后的第一单。国资委5月24日证实,中国华星集团被划入国新公司管理。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此举标志着国新公司资产经营工作正式起步。

自去年年底五矿发展成立以来,国新公司一直低调运作,先后出现在中国五矿、中国通号的改制过程中,却并未发挥其重组作用。也正因此,业界普遍认为,华星集团的整体划入,将成为其收编央企的“破冰之举”。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此前制定的目标,到2010年中央企业的数量应缩减到80到100家;但结果是2010年只减少了7家央企,剩余121家。在国新公司启动央企重组功能后,许多人预测央企重组步伐或将再次加快。

值得关注的是,首单收编完成,不只着力于将收编的央企,客观上也推动了更多央企主动寻求“对象”,因为“如果被划入国新,就意味着要被二次,甚至三次重组,还不如直接寻找重组方”。

而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国资委研究中心原主任王忠明日前在公开场合的发言也证实了这一观点,“2011年将迎来央企并购重组的新一轮高潮”。

机构合力唱多央企重组概念

首单收编之举告成,央企重组概念也引发了基金、私募、券商等机构的一致唱好。申银万国认为,今后并购重组可能更多发生在大型公司之间,而优胜劣汰将产生更多的行业巨头。私募人士楼庭聚在谈到近期行情机会时明确表示,“从最近政策面的消息上分析,我认为重组板块会率先启动,特别是央企重组和上海本地股的重组机会”,因为部分央企已经明确年底前完成资产重组工作。而上海证券也在其最新投资策略报告中,将“低估值”防御和“重组”进攻定位为其最佳投资组合,认为“部分重组白马股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实际上,目前已经有资金悄然进入具备重组机会的个股中。广州某资深分析人士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早盘央企重组概念出现活跃走势,应该就是资金开始介入”。

寻找重组资源关注三类公司

分析认为,无论从国资部门还是证券监管部门的角度出发,资产重组都将是贯穿2011全年的投资主线。根据国资重组的调整路线,经过记者梳理各大券商的研报,可将央企重组资源分成三类。

首先,是国资委需要绝对控制的行业,包括军工、煤炭、电力、石油化工、航空运输、航运、电信等七大行业。以上行业除军工还在重组外,其他基本已完成资产整合。中投证券认为,今年以来军工行业走势基本跟随大盘呈现出振荡行情,是近期行情中调整幅度较大的行业。虽然目前估值水平仍偏高,短期内行业受市场环境风格的影响依然有调整压力,但对军工行业依然是中长期看好的观点,深幅调整将带来比较好的买入机会。建议关注哈飞股份、航空动力、中国卫星、航天电子、中航重机、成发科技等个股。而电力行业则受到了招商证券青睐,认为该行业同样也是重组的多发地,可关注华能国际、华电国际、上海电力个股机会。

其次,是国资需要保持较强控制的行业,包括钢铁、汽车、化工、科技、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勘察设计等支柱行业,目前重组进度还在初期。华泰联合证券认为,央企有色金属中,五矿集团将加快推进整体改制,核心资产有望注入旗下上市公司,五矿发展、关铝股份、金瑞科技、*ST中钨均有望受益;此外,中色股份作为中色集团直接下属的唯一上市公司也具有较强资产注入预期。招商证券则看好煤炭板块,认为西山煤电、大同煤业、开滦股份可关注,地方国企中恒源煤电、郑州煤电也有望在整合中受益;钢铁板块中,首钢集团重组水钢、贵阳特钢、长治钢铁,宝钢重组宁波钢铁等也是今年看点。

此外,国资逐渐放松甚至是退出的行业也可关注,如地产、商贸流通、投资、医药、建材、农业、地质勘察等。在央企“退房”进程中,多家券商均表示可能受益主体有中房集团、保利集团、华侨城集团、招商局集团以及中粮集团。而东方证券和平安证券则看好建材板块机会,分别建议关注北新建材和天山股份.(信息时报)不论大盘处于牛市还是熊市,不管是上升还是下跌市道,注资重组题材都是市场重点关注的炒作主线,是诞生超级牛股的摇篮,是私募疯狂拉升涨幅最大的核心主线之一,也是王亚伟们重点挖掘 “乌鸡变凤凰”故事的重要投资机会。

不谈2006-2007年沪东重机因重大重组脱胎换骨成为中国船舶而使得其股价两年上涨近60倍,也不谈2010年的成飞集成因定向募集巨额资金投资锂电从而由传统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披上新兴产业的漂亮外衣使得其股价在3个多月内从低价股持续暴涨5倍迈向中高价股序列,只谈今年以来,在市场持续震荡的弱势市道中,那些表现靓丽、为大家提供较多交易机会的个股中,注资重组题材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从深国商三个月上涨超过150%仍未止步,到两周来持续拉升接近甚至超过50%的山西焦化和金瑞矿业,无不是因为存在重大注资重组预期使然;而一大批触矿新贵如鼎立股份、大成股份、长征电气、富龙热电、华阳科技和济钢莱钢等钢铁股的持续攀升甚至连续逼空涨停演绎翻番行情,皆因注资重组等重大题材才使得其股价从长期低位震荡的泥潭中拔地而起疯狂飙升。

伴随证监会进一步完善兼并重组相关规定的出台,十项重大举措将促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加快升级。在全流通的大背景下,大股东将更加积极推进优质资产注入、并购重组乃至整体上市工作,市场或将就此步入并购重组高峰时期,不仅乌鸡变凤凰事件将频现市场,而且强者更强或者“强强联合”将逐步扩散到优质公司,从而使得注资重组进一步成为主导市场做多行情的核心主线。

如何及时把握注资重组个股的暴涨行情?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要做好基本面研究,主要是从行业优质企业可能整体上市或者重大优质资产注入和壳公司中可能被借壳而脱胎换骨两大主线寻找线索,做好基本功课;

二是密切关注消息面的最新动态,只要相关公司公布重大注资重组题材,就要高度关注其市场反应,并就基本面和市场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判断其可能的上升空间,以决定是否参与以及参与程度;

三是密切关注其市场表现,分析主力是否事前已经介入、介入成本和可能规模,从而选择最佳介入时机。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重大题材股主要适合中短线操作,而且,多数在题材公布前可能已经提前炒作一半甚至一大半空间,公布后一批个股就会出现“见光死”现象,使得一些不明真相的跟风者被套在高位仍期望新高。

所以,参与这类注资重组题材股一定要从基本面、技术面和主力动向等方面综合评价以决定是否参与及出入策略,以免成为最后的接棒者。(山西晚报)

高层挺重组 四主线淘金重组潜力股

A股市场向来不缺“乌鸡变凤凰”的故事,盖因缺乏退市制度的特殊国情。证监会“为力促并购重组将推十大举措”的消息,为近期热炒的重组题材股再添一把火。

四主线淘金重组潜力股

那么该如何淘金重组股?谭飞表示,不妨关注四条主线。一是可以追踪还未大涨的王亚伟概念重组股,从王亚伟豪赌重组常胜的战绩来看,这些个股重组成功几率不小,其中,一季度被加仓ST张家界与峨眉山A近期随市场下跌,且业绩均出现回升拐点,值得投资者关注;二是近期摘帽个股的走强也让即将摘帽的ST股后市看好,如*ST南方、*ST新材等均有望走出摘帽行情;三是低价重组题材股也会随重组概念热炒而受益,目前股价在10元附近的个股就有多只,如离大股东的资产注入承诺兑现节点只剩5个月的东方宾馆、传闻淮南矿业集团将借壳的国风塑业等个股均值得留意。四是地方及央企重组股,近期深圳本地股点燃了相关央企重组股的激情,如山东国资委控制的S*ST华塑,控股股东为山东金岭铁矿,重组预期较强;西单商场则可能成为北京国资委打造巨型商业航母的平台,中长线投资者可以持续关注。(重庆商报 刘洋)

“壳资源”面临挑战 炒作重组要有新思路

借壳上市、并购重组,业绩迅速翻番,股价一飞冲天!在A股市场,重组一直是最激动人心的话题。仅以川股为例,2007年浪莎股份重组复牌,大涨847%,重组预期明朗的迪康药业今年以来上涨227%……正是有无数重组股的辉煌表现,市场对重组的炒作从未停息。

不过,近期证监会推出的十项推进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举措,以及刚刚推出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让市场开始重新审视重组话题,“借壳上市”不再是一条上市捷径。而与此同时,对于投资者来说,短期内多家上市公司取消重组的事实也让投资者担心重组是否还有炒作空间,担心绩差公司是否还能上演乌鸡变凤凰的大戏,担心“壳资源”是否还有炒作价值。

借壳上市篇 

重组环境悄然生变

政策挑战:

并购重组门槛提高

上市公司重大重组中,借壳上市最为典型,在旧壳装入新的资产之后,股价自然也焕然一新。所以每年年末,在借壳上市预期刺激下,等待重组的ST股总会有一番表现。

上周证监会公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涉及规范、引导借壳上市、完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制度规定和支持并购重组配套融资三项内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借壳上市的门槛。

根据新规定,借壳上市拟执行IPO趋同标准。一是要求拟借壳对应的经营实体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最近2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2000万元;二是要求借壳上市完成后,上市公司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有关治理与规范运作的相关规定,在业务、资产、财务、人员、机构等方面独立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存在同业竞争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三是要求借壳上市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属于金融、创业投资等特定行业的借壳上市,由中国证监会另行规定。

“要求提高,必然使一部分寄希望于借壳上市的资产望而却步。”招商证券一分析人士认为,“尤其是对持续盈利的要求,很多资产可能无法达到标准。”

市场挑战:

壳资源稀缺性下降

在借壳上市政策门槛提升的同时,新股的顺畅发行也让壳资源的稀缺性下降。在2009年前,新股上市难发行速度慢,但又有大量的公司希望登陆资本市场,因此哪怕是一个负债累累的ST公司也不愁找不到重组方,因为有不少公司等着借其壳上市。

但是从2009年以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新股的发行渠道越来越顺畅,新股发行的家数和融资额迭创新高。统计显示,2009年、2010年两年里A股市场共有677家企业IPO,接近于2004-2008年5年IPO企业的数量。带来这样变化的重要原因,一个是IPO重启,另一个则是创业板大门的打开。

今年以来新股发行继续维持快节奏,本周二,上海两只新股、深圳3只新股同时发出招股说明书,这是时隔近三月之后,沪深两市再次出现5只新股同时扎堆申购的“盛况”。而下周沪深两市将再次出现一天内5只新股同时申购发行的情况。这些新股分别是骆驼股份、双星新材、围海股份、文峰股份、西陇化工,其申购日均为5月25日(下周三)。另外,5月23日(下周一)还将有金力泰、正海磁材、北京君正3只新股进行申购发行。这样,下周申购发行的新股将达8只之多。统计显示,截至4月19日,今年已经有100家公司发布了新股发行公告,基本上平均1天有1家公司公布发行公告。

新股上市渠道顺畅,让不少公司更愿意直接IPO,干干净净地进入资本市场,避免了借壳可能涉及的复杂历史问题,同时又能融得大笔资金,壳资源的稀缺性显著下降。

立竿见影:

多家公司本周宣布取消重组

或许是偶然,或许有必然的联系。在重大资产重组新规出台之后,3天内竟然有4家上市公司宣告停止重组。*ST四维本周三公告称取消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并复牌,当日开盘即封死跌停。“经反复论证后该公司董事会认为,本次拟讨论的定向增发事宜中收购资产的有关条件尚不具备,以及定向增发认购对象的资金实力需进一步确认,现取消本次事项。”*ST四维的这则公告,显然让期待重组的股东十分意外。公告发布后,截至昨日,该公司已经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停。

*ST四维并不孤独,它的遭遇已是三天(5月16日到18日)内的第四起。5月17日,华芳纺织发布公告称“鉴于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拟注入资产业绩波动较大,继续进行本次重组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给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公司以及控股股东华芳集团承诺自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不再策划前述重大事项。”与华芳纺织同一天复牌的福建南纸,也公告终止本次重大事项。

虽然上述四公司终止重组的原因均称条件不具备、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等,但真实原因可能与监管政策的变化,以及目前新股上市更为容易有关。壳资源面临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给喜欢押重组的投资者敲了一次警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展开剩余内容

公益性城市供水企业国有资本要控股吗?

城市供水收归国企控股 泰州国资国企改革ing

时间:2019-11-26 13:14来源:新华日报

上个月,泰州市城投集团水务公司开展用户供水满意度问卷调查活动,结果显示,泰州城市供水服务满意率达到95%。

而在此前的十几年,泰州曾于2006年将城区自来水特许经营权授予金州水务和金港水务公司,当时没有国有资本参与。到今年4月,自来水股权合作完成四方签约,泰州城投集团持股51.01%,5月中旬泰州市公用事业水务有限公司揭牌成立,翻开泰州公用事业发展新篇章。

把城市供水收归国企控股,正是泰州力推国有资本重返并担纲民生领域的一个缩影。泰州市委市政府最近三年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加强战略管控,真正让国企在全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引领作用,在履行社会责任和民生工程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

“混改”注活力 为国资国企强筋壮骨

近日,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与泰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推长江泰州段航道维护疏浚工作试点。泰州市交通产业集团与长航局下属企业将组建合资公司,初期总投资约5000万元,开展疏浚土综合利用,助推地方绿色经济发展。这是泰州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又一例证。

泰州国有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特别是前些年在“国退民进”“靓女先嫁”中几乎全面转制,国有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份额不断下降。而市属国有企业整体规模偏小、主业不清、竞争力不强,企业资本运作效率低、负债率偏高,全市国资管理及国企改革形势严峻。

经过充分的调研准备,2017年3月20日,泰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痛下决心、迎难而上,坚决打破各种陈旧观念、思维定势和利益藩篱,加快构筑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推进泰州国有企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泰州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泰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资委主任戚才俊介绍说,泰州通过收购并购、市场化重组等方式,有选择性地引入具有产业、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优势的战略投资者,确保“混”有底线、“改”有成效。

比如,市交通产业集团以打造“千亿级国企平台”为目标,着力构建交通投资和工程建设、交通运输、交通服务、清洁能源“一主三辅”产业构架,组建中泰建发集团、泰州客运集团和泰政服务公司,在商业类公司推行市场化经营机制,按经营业绩实行“甲、乙、丙、丁”四个类别升降级,有效激发了企业活力。今年新升级的物资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亿元,超前完成全年目标。泰州现代农业发展集团率先引入战略投资者国家和省级种业基金,推动子公司江苏红旗种业实现股份制改造并挂牌“新三板”,年出口杂交水稻种子3000吨,种子出口量位列全省第一。

以民生为重 在服务保障中担当新使命

国企发展与惠及民生,两者互相牵动。泰州国资国企系统近年来把办好民生实事与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在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担当新使命,并创造出更多有效需求。

“我们是泰州城投人,为了这个城市,为了这个城市的人民,我们始终敬业用心,砥砺前行!”发挥国有资本对公共事业的引领作用,市城投集团全力打造民生国企。

在确保市民喝上优质水的同时,为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天然气供应增长的需求,今年4月,市城投集团与香港中华煤气、泰州港华燃气签订合作协议,成立泰州城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泰州城投控股51%。泰州市医疗废物产生量约为每年3000吨,原来由一家民营公司收集处置。市城投集团投资2000万元成立城投物流有限公司,于今年1月正式运营。公司多方协调南京、盐城、南通、扬州等地医废处置企业,开足马力、用足运力,今年前三季度已累计收集运输医废近2600吨。

为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市交通产业集团加快建设城东公交枢纽,今年新增202辆新能源公交车已全部投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4条公交线路及时优化调整,基于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全局性线网优化加快推进,全年新增800个停车位。他们还创新开展“星级”公交驾驶员评选,全面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致力旅游惠民,市文旅集团在去年向市民免费开放十大景点的基础上,今年再推惠民新举措,投入经费近千万元,对环城河公共区域和绿化进行维护管养,呵护城市绿肺,打造温馨“城市会客厅”。文旅集团还与市文广旅局共同谋划启动“智慧文旅”项目,致力打造融信息、消费、服务、推介为一体,覆盖全市的智慧文旅体系。

找准新定位 增强国资国企核心竞争力

一份统计显示,泰州在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过程中,加快推进住建、交通、粮食等行政事业单位下属企业划转,已整体划转住建企业29家、交通企业8家、粮食企业11家、工信企业2家、城管企业1家,进一步理顺了政企关系,真正实现了政企分开。在大力推动国有企业全面参与社会公共服务,打造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平台的同时,泰州还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建成全省首家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一键监管”。按照“产业相近、业务相关、主业相同”的要求,该市进一步加大企业内部同业、同质、同类资源整合力度,实现“1+12”,持续提升创新发展、改革攻坚的能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作为泰州医药康养产业投资集团,华信药业投资有限公司重点投资开发“药、医、养、食、游”五大领域,打造医药物流、产业租赁、资产运营、类金融服务、房地产开发、康健医疗六大功能板块。公司今年新建重点工程包括医药城精准医疗小镇项目、外国语学校培训中心项目等,为国家级医药高新区功能不断完善作出了新贡献。

戚才俊表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泰州国资国企系统将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基础支撑、公共服务、战略引领”三大功能定位,进一步调优国有资本产业布局,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进一步增强市属国有经济活力、服务保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助力泰州在江苏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实现“中部崛起”。

相关阅读:

看完《国企信托-信和12号·大足国资标债项目》之后,你是否学习到新的知识?信托聚焦网,为各位新手小白带来实用的投资干货。

标签: 国企信托-信和12号·大足国资标债项目

✆返点热线:
136-2194-8357(同微)

专注政信多年!
专业风控,多维度把控,精选优质项目!

发表评论

《信托聚焦》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9 pr2.cn